七夕,別顧著嘿咻。在古代,它其實是女人節;姐妹們這天要拜拜,祈求自己的針線手藝很巧。宋代還有一些不入流的官員,私下也在這天乞巧,希望老天幫他們一些當官的巧手段。總之,那事不宜占去太多時間,定要早早回神。
先錄些乞巧歌,獻給全國婦女同胞,大家隨口念,也算拜了「七娘媽」:
「乞手巧,乞貌巧;乞心通,乞顏容;乞我爹娘千百歲;乞我姊妹千萬年。」
「天皇皇地皇皇,俺請七姐姐下天堂。不圖妳的針,不圖妳的線,光學妳的七十二樣好手段。」
「巧芽芽,生得怪。盆盆生,手中蓋;七月七日摘下來,姐姐妹妹照影來。又像花,又像菜,看誰心靈手兒快。」
簡單講,絕大多數女人在七夕是快樂的:第一,她們可能還沒有愛情,姐妹淘相約乞個巧,嬉鬧就過了這晚;第二,有愛情的,絕大多數都不至於像牛郎織女那麼慘,不會倒楣到每年只聚一天。
文人詠七夕的作品奇多,我偏愛宋代秦觀、秦少游的《鵲橋仙》:
纖雲弄巧,飛星傳恨,銀漢迢迢暗度。金風玉露一相逢,便勝卻人間無數。
柔情似水,佳期如夢,忍顧鵲橋歸路?兩情若是久長時,又豈在朝朝暮暮!
真正的愛情,不在朝朝暮暮長相守;牛郎織女每年一會,便勝無數次相聚。這種論點,秦觀之前就有;例如:唐代趙璜《七夕詩》:「烏鵲橋頭雙扇開,年年一度過河來。莫嫌天上稀相見,猶勝人間去不回……。」唐代施肩吾《古別離》:「古人謾歌西飛燕,十年不見狂夫面。三更風作切夢刀,萬轉愁成繫腸線。所嗟不及牛女星,一年一度得相見。」
好吧,牛郎織女終於見面了,真正的災難才要開始;您看,今晚不是又風又雨。宋代李清照《行香子》早說過,他們正在天上離別,才哭得這般死去活來:
草際鳴蛩,驚落梧桐,正人間、天上愁濃。雲階月地,關鎖千重。縱浮槎來,浮槎去,不相逢。
星橋鵲駕,經年才見,想離情、別恨難窮。牽牛織女,莫是離中?甚霎兒晴,霎兒雨,霎兒風。
所以我常是不過節的,「歡樂極兮哀情多」。明代湯顯祖先作《紫釵記》,棄官回老家江西臨川蓋了「玉茗堂」,繼續寫他的《牡丹亭》、《邯鄲記》、《南柯記》,完成「臨川四夢」。他的七夕,是醉的,因為別人唱不來他的作品,教也教不會。
因而,我也喜歡上湯顯祖的《七夕醉答君東二首.之二》:「玉茗堂開春翠屏,新詞傳唱牡丹亭。傷心拍遍無人會,自掐檀痕教小伶。」這是故意不過節,教唱《牡丹亭》來轉移注意力;怎奈傷心拍遍無人會,只好醉看牽牛織女星。
@20110806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