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3月19日 星期六

■白衣送酒舞淵明

近日胸腹偶疼,那位置我答不出,想來正在臍膈之間。

我先談談司馬相如(公元前179~117年),兩千多年前的西漢人。他在子虛賦中搞了兩個先生,一個叫子虛,一個叫烏有,成語之「子虛烏有」是這樣來的。

過五百年到魏晉,當時的青州有個齊郡,平原郡有個鬲縣。桓溫每得酒,就先送到一個善品酒的主簿那裡,鑑定的標準如下:勁道能到丹田肚臍一帶的,是好酒;喝了只是胸口發熱過不了膈的,是劣酒。

魏晉愛品評人物,謮書人及官吏講究言語有味,這個主簿除了「青州」喻臍、「平原」喻膈,還各安個官名,品到好酒稱「青州從事」,劣酒便稱「平原督郵」。

「從事」,是首長聘來的幕僚,和一般僚屬如主簿相比,地位清高。「督郵」,是郡守之下的官吏,常要外出巡查,難免作威作福,是被主簿看不起的。

「州」既大於「郡」,「從事」又清貴於「督郵」,酒如果像「青州從事」,自然遠遠比「平原督郵」好喝了。

又過五百年到北宋,以「水龍吟」詞牌寫楊花出名的章質夫,寄信蘇東坡(公元1036~1101年)說要送他六壺好酒。蘇東坡等不到酒,但以詩作戲問:「豈意青州六從事,化為烏有一先生。」

「青州六從事」,就是他念念不忘的六壺酒;「烏有一先生」用的是司馬相如的典,但成語之「化為烏有」,是從蘇東坡這詩來的。

我這次特別註記年代,因為,這些事離我們實在好久好遠,但詩人們的風采,歷歷在目。

蘇軾此詩,題為「章質夫送酒六壺,書至而酒不達,戲作小詩問之」。但是我要提醒,如果只品「豈意青州六從事,化為烏有一先生」兩句而不讀全詩,那會錯過另一個詩人的樣貌,進而失去一種人生。

白衣送酒舞淵明,急掃風軒洗破觥;豈意青州六從事,化爲烏有一先生!
空煩左手持新蟹,漫繞東籬嗅落英;南海使君今北海,定分百榱餉春耕。

我急掃涼亭洗破杯,誰知你的酒沒送來,只好持蟹繞籬聞落花。但你看,首句「白衣送酒舞淵明」,擅長以事入詩的東坡先生,就讓我們不得閒。

宋書陶潛傳說,晉人陶淵明(公元365~427年)好酒而不能常得。某年九月九日,於宅邊東籬摘菊賞花,恰巧江州刺史王弘命白衣人送酒來,便一起飲酒,酒醉才歸。
九月九是重陽節,陶淵明必然早就備酒,怎會巧到無酒賞花?又巧到白衣人送酒?可知史書也不必盡信,這處我便只取其雅。這白衣人也很有意思,送酒還兼陪酒,陪酒還更醉酒;賓主同醉,雅中之雅。

「白衣送酒舞淵明」,意思是「我像是看到白衣人送酒來的陶淵明,樂得手舞足蹈」。

後人批評東坡先生這個「舞」字太過了,並稱淵明先生不致瘋酒如此。但也有人舉證,魏晉之時頗多酒戲,竹林七賢更有所謂鱉飲,可見當時喝酒之手舞足蹈,並非怪誕,只是性情之抒發。

朋友,明白我胸腹之間的毛病了嗎?若你白衣飄飄而來,我也會和陶淵明、蘇東坡一樣,舞之蹈之迎你。兩千年前如此,一千年前如此,現在也如此。

@20110320

圖註:這個被稱為Rainman的酒瓶,是由丹麥設計師Matilda Sunden Ringner設計,杯頸處有八個小圓洞,紅酒從這些小洞處倒入杯中,非常特別。(新浪微博之設計風潮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