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6月14日 星期二

■馬家公案


台灣馬英九總統的祖籍,中國學者考證是湖南湘潭,他則自認陝西扶風客家人,是東漢光武帝時名將馬援的后代。馬援受封伏波將軍,三女兒還成了明帝的皇后,馬英九每年到苗栗馬家庒祭祖,會在伏波廟上香。這陣子,中國和越南關係緊張,曾伐交趾的馬援更是爆紅,常被提起。

馬氏遠祖是戰國時代趙國的大臣趙奢,趙氏本是嬴姓,后來趙奢受封馬服君,子孫改為馬氏,慢慢姓與氏不再區分,他們便姓馬。有人因而說,馬英九本姓趙。但我並不是要談馬英九的姓,而是他遠祖馬援相關的一些人事。

我貼了百度百科這張馬援畫像,很多人不識,但「馬革裹屍」、「老當益壯」這兩個成語,都是他先講出來的,為的是向光武帝劉秀請纓。他哥哥叫馬余,死得早,留下兩個孩子馬嚴、馬敦,馬援常寫信告誡作人的道理,要他們慎選學習的偶像,否則「畫虎不成反類犬」。你看,這位老將軍真能講,又創了一個成語。

七歲喪父的馬嚴,經叔叔嚴加看管,也成允文允武的重臣,但名氣沒兒子馬融響亮。馬融算一代大儒,常有上千人跟在他身邊求學問。《後漢書》形容,他講課時會垂掛紅紗,還有人在一旁奏樂,很強調氣氛。

馬融教出一個比他強的鄭玄,當鄭玄學成離去,馬融嘆道:「鄭生今去,吾道東矣。」怪吧,這家人就是會創造成語,「吾道東矣」就是馬融說的。宋代理學家程顥的學生要回福建時,他也學著說:「吾道南矣。」道南,后來甚至成了理學的另一個名稱。

接下來我要聊的,是兩個直接和馬援、馬融有關的公案,沒有對馬英九先人不敬的意思。

先講馬援,他最后一次是遠征交趾,途中學會了擂茶,還吃了南方特產的薏仁。他覺得薏仁確有治風濕的功效,命人挑些又大又白的,準備帶回中原。稍早,京中政敵便已攻訐馬援,光武帝派女婿梁松前來削他爵位並接管兵權,梁松還沒到,馬援先已病死,梁松仍不放過他,回報光武帝說馬援搜括一些又大又白的珍珠。

這是歷史有名的奇案之一,后人傾向相信馬援蒐括的是薏仁而不是珍珠。但因為光武帝只是不再追究,並沒有替馬援全面平反,總是美中不足。

至於馬融,《後漢書》評他時,講了這麼一句:「知識能匡欲者鮮矣。」讀書就能匡正欲望嗎?我自己也做不來。不過,另依宋太宗時編纂的《太平廣記》,馬融的人品就有些那個了。

這部充斥軼聞的書,在「算術」的篇章中寫道:鄭玄跟了馬融三年,連面都沒見到,某日馬融遇難題解不出來,其它學生推荐的鄭玄竟然解開了,馬融從此對鄭玄刮目相看。等鄭玄學成求去,馬融表面上說「吾道東矣」,實則嫉妒他的才能而追殺之,幸好鄭玄以更高明的八卦算術,躲入橋下,並以木鞋墊坐於水中,馬融算出他在「水下土上而據木」,勢必活不成,才沒再追殺。


@20110614

1 則留言:

  1. 李先生你好:
      
      倒數第二段第二行,"馬援的人品就有些那個了。"依據前後文看了又看,我覺得應該是"馬融"才是,不知道是不是筆誤了?還是我没看懂?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黃淑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