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6月28日 星期二

■姬息姑

我查「行房」的由來,卻出現「閉房」,隱約間又有一樁公案,請各位朋友一起推敲。

孔子所作的《春秋》,是記載魯隱公元年(公元前722年)到魯哀公14年(公元前481年)間的大事,這段期間也被稱為春秋時代,因為史書不再以周朝天子紀元,而是以魯國的角度觀天下。

《春秋》是經,文字很簡潔,儒家非常自豪孔子在這史書中的「微言大義」。進一步闡明《春秋》的,有《左傳》、《公羊傳》、《穀梁傳》。這春秋三傳也很艱深,我多半還是看不懂,不知孔老夫子想說什麼,更不知他不想說的是什麼。

就拿公元前722年的魯隱公元年來說吧,一整年的事,《春秋》只62字。我的公案在前6字:「元年,春,王正月。」我專挑孔老夫子不寫的,例如《左傳》云:「……不書即位,攝也。」原來,不寫魯隱公即位,是因為他只是攝政王。

比較敢批判魯國的《公羊傳》,對於不寫魯隱公即位,另有深刻描述:「……公何以不言即位?成公意也。何成乎公之意?公將平國而反之桓。曷爲反之桓?桓幼而貴,隱長而卑,其爲尊卑出微,國人莫知……。」意思是,孔子成全魯隱公的想法,因為隱公最終想把國君的位子返還給桓公。

麻煩就出在東漢的何休,他注《公羊傳》時,在「國人莫知」之下寫了「男子年六十閉房」,唐代的徐彥疏曰:「言閉房者,行房之事閉。」何休沒有講行房,只說男子六十歲閉房;徐彥翻過來講,竟成「行房」之典。

但是,為什麼要在「國人莫知」之下,突兀地提到「男子年六十閉房」?我百思不得其解,只能從魯隱公的爸爸魯惠公下手,看看孔老夫子以及儒家一脈,到底在隱瞞什麼。

魯惠公弗湟的夫人叫孟子,無子、早逝;繼室叫聲子,隱公息姑就是她生的。弗湟晚年,庶長子息姑打算迎娶仲子,弗湟見準媳婦長得美,竟搶過來婚了,生下兒子允。

宋國姓子,女性諡號在前,故稱孟子、聲子、仲子,她們都是宋人,相傳其中的仲子一出生,手上就有「為魯夫人」四字。魯國跟著周天子姓姬,孔老夫子沒寫的,就是姬弗湟搶了庶子姬息姑的心上人,立為夫人,生了嫡子姬允。

我再為各位整理一次,孔子作《春秋》不寫魯隱公即位,《左傳》說因為他是庶子,只能攝政,君位遲早要還給弟弟桓公。《公羊傳》雖承認「桓幼而貴,隱長而卑」,卻拋出一句「其爲尊卑出微,國人莫知」,直至東漢何休在此處補一槍「男子年六十閉房」,我才恍然大悟我的稍稍明白。

姬弗湟搶了姬息姑的心上人仲子,是晚年的事,我無法確知魯惠公當時幾歲,但一定已有歲數,而且和「閉房」的「六十歲」有關。「其爲尊卑出微,國人莫知」,不就在質疑姬弗湟老來再生姬允的能力?攝政的姬息姑諡為「隱」,會不會也和此事有關?

八卦至此,只能再多拼湊素材,讓各位朋友推敲公案。基本上,魯隱公是個不好不壞、沒有大作為的國君,《春秋》及三傳嚴厲批評的,只有仲子墳墓落成典禮的風波。史書說,仲子是魯桓公的媽,不是魯隱公的媽,他不該主祭。

其次,天子八佾、三公六佾、諸侯四佾,魯隱公竟在這場典禮中,讓人跳了六佾舞;史書痛批,就是從魯隱公開始,諸侯搶跳六佾乃至八佾,現今祭孔大典竟也有六八之爭,完全和當時禮制不合了。魯隱公為仲子小姐博命演出,難道中間沒有一些情分?

最后,各位如有興趣繼續八卦,可讀《古文觀止》之蘇東坡「論魯隱公」。文中提及,公子翬想當大官,獻計殺掉姬允,魯隱公大驚,急忙表明只是攝政,君位終究要還姬允。這時的公子翬裡外不是人,反過來找姬允,謊稱隱公有意殺他保住君位;姬允便默許公子翬安排,后來刺殺隱公還嫁禍別人,即位后也重用公子翬。

姬息姑不忍殺姬允,反被姬允的人馬殺了,蘇東坡有一番感慨。但是,各位八卦朋友,您平心靜氣想想:有沒有那麼一點可能,姬允是姬息姑的兒子,而不是弟弟?

@20110628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