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8月20日 星期六

■忽左忽右,欲離又合


微博「中國書畫藝術」介紹《花氣薰人帖》:「此帖尺幅雖小,卻有許多變化。筆畫乾、濕互見,重者密,輕者疏,結體傾側,重心忽左忽右,欲離又合,顧盼有情,把黃庭堅平日嚴謹的中鋒線條和草書中的婉轉飄逸融為一體,構成一幅完美的小品。」

這幅宋代黃庭堅的名帖,珍藏於台北故宮,寫的是首小詩:「花氣薰人欲破禪,心情其實過中年。春來詩思何所似,八節灘頭上水船。」四十八歲的作品。

黃庭堅是蘇軾門下四學士之一,師生兩人都和駙馬王詵詩畫往來。王詵,字晉卿,娶的是宋英宗的女兒魏國公主,仍然納妾胡搞,把公主給悶死了,王詵的舅子宋神宗很生氣,還把他的愛妾抓來打一頓。總之,這位駙馬爺有點浪蕩,就愛風花雪月,卻也逼出黃庭堅這幅《花氣薰人帖》。

黃庭堅此帖原有識語:「王晉卿數送詩來索和,老嬾不喜作,此曹狡猾,又頻送花來促詩,戲答。」意思是王詵作了幾首詩,要求相和,但黃庭堅「老嬾不喜作」,狡猾的王詵又頻頻送花來催詩,他被花氣薰得都無法禪定了,便隨手寫這小品,算是和了王詵的詩。

「花氣薰人欲破禪,心情其實過中年。春來詩思何所似,八節灘頭上水船。」淺顯易懂,典只用在第四句。

「八節灘」在洛陽附近,唐代白居易《開龍門八節灘詩》序云:「東都龍門潭之南,有八節灘、九峭石,船筏過此,例反破傷。」還提到一個悲智僧人道遇,說他發願幫助船家和旅客。其詩兩首,之一云:「鐵鑿金錘殷若雷,八灘九石劍棱摧。」后人則以「八節灘」泛指險灘。

「上水船」用的是梁太祖朱溫、朱全忠的典故,他篡唐即帝位,問起裴延裕的下落並讚其才思敏捷,大學士姚垍答道:「沒錯,他反應很快,以前在翰林院的綽號叫『下水船』。」朱溫卻接口道:「那你不就是『上水船』?」搞得姚垍下不了台。

「春來詩思何所似,八節灘頭上水船。」黃庭堅是謙稱資質駑鈍,像在八節灘,更兼是上水船,怎麼作得出詩來?

《紅樓夢》廿三回寫寶玉的姐姐元春娘娘由宮中返買府省親,問起襲人來歷;寶玉回稱,以前讀古人詩詞有一句「香氣襲人春日暖」,而這位姑娘姓花,便替她取名「襲人」。《左傳》莊公廿九年:「凡師有鐘鼓曰伐,無曰侵,輕曰襲。」近人王力《古代漢語》對「伐、侵、襲」有所討論:

「伐」是正式的戰爭,鳴鐘鼓而出師,除了是一種禮節,也有大聲訴說對手不是的意味。「侵」是沒有理由就發動戰爭,有不宣而戰的味道,如《左傳》僖公四年:「侵蔡,遂伐楚。」只是偷偷進攻稱為「襲」,比「侵」更具秘密性質,《左傳》僖公卅二年:「若潛師以來,國可得也。」這「潛師」就是「襲」。

以上兩段是舊作《枯萎年代電子報》的相關文字。我想,「花氣襲人」和「花氣薰人」也有別。黃庭堅都說他的駙馬朋友「狡猾」,「頻送花來促詩」,王詵定然挑的是大剌剌的花,香味更不會「潛師而來」,才會讓那黃庭堅「花氣薰人欲破禪」。

多言了,請看圖。

@20110821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