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8月23日 星期二

■全超不借借

草鞋,古時也稱「不借」。這有多重意思,主要是「便宜東西請自購」,我不借你,你也不須問人借。聖嚴法師所承的曹洞宗法脈,其實和「不借」也極有因緣,都是「不假外求」。我斟酌再三,還是決定如常胡扯。

曹洞宗是禪宗一脈,開祖是唐代高僧洞山良价,二祖是他徒弟曹山本寂;一曹一洞,合稱曹洞。洞山良价小時讀《心經》,突然以手撫面:「我有啊,為什麼經書說『無眼耳鼻舌身意』?」他創「五位、三路」接引法門,例如「三路」中的鳥路,就取不留足跡的意思,連鞋子都不必了。

曹山本寂的「不借借」,更是著名公案,我也沒有能力解說,謹摘錄呈各位朋友過目:

紙衣道者來參,師問︰「莫是紙衣道者否﹖」云︰「不敢。」師云︰「如何是紙衣下事﹖」道者云︰「一裘纔掛體,萬法悉皆如。」師云︰「如何是紙衣下用﹖」道者近前應諾,便立脫。師云︰「汝祇解恁麼去,何不解恁麼來﹖」道者忽開眼問云︰「一靈真性,不借胞胎時如何﹖」師云︰「未是妙。」道者云︰「如何是妙﹖」師云︰「不借借。」道者珍重便化。師示頌云︰「覺性圓明無相身,莫將知見妄疏親。念異便於玄體昧,心差不與道為鄰。情分萬法沉前境,識鑒多端喪本真。如是句中全曉會,了然無事昔時人。」

袈裟也好、紙衣也好,底下是一具修行佛法之「體」,袈裟、紙衣相對是「用」,不論「體」、「用」,借是執著,不借也是執著。哈哈,這正是我的胡扯。有人說,「不借借」是唐宋口語,就是「不借」。但我猜想,「不借借」就是「非借非不借」,和「不借」是不同的。

曹洞宗在南宋出了一個理論大師,是主張「默照禪」的宏智正覺,他的「不借借」更臻化境,一整套的,包括「借功(用)明位(體)」、「借位明功」、「借借不借借」、「全超不借借」。

哈哈,我又來了:「借功明位」是借現象來明本體,「借位明功」是居其體而明其用,「借借不借借」是兩忘煙水裡,「全超不借借」是本來無一物。各位是讀書人,宏智正覺的「四借」其實各有其頌,我同樣只是過個水:

《借功明位頌》:「蘋末風休夜未央,水天虛碧共秋光;月船不把東西岸,須信篙人用意良。」
《借位明功頌》:「六戶虛通路不迷,太陽影裏不當機;縱橫妙展無私化,捨情行從鳥道歸。」
《借借不借借頌》:「識盡甘辛百草頭,鼻無繩索得優游;不知有去成知有,始信南泉喚作牛。」
《全超不借借頌》:「霜重風嚴景寂寥,玉關金鎖手慵敲;寒松盡夜無虛籟,老鷂移棲空月巢。」

曹洞宗在北宋,先由芙蓉道楷傳丹霞子淳,丹霞子淳再傳長蘆清了和宏智正覺。宏智正覺「全超不借借」,法脈不分明;長蘆清了一系再傳,至天童如淨分傳鹿門自覺、雪庵從瑾和日本僧人永平道元。道元開日本曹洞宗,鹿門自覺再傳至雪庭福裕,開少林曹洞。

聖嚴法師同時傳承臨濟及曹洞兩系法脈,臨濟宗法脈傳自靈源老和尚,法名知剛,法號惟柔;在台灣,曹洞宗師承東初老人,法名慧空,法號聖嚴,也是鹿門自覺這一脈至破闇淨燈分出的焦山系,聖嚴是曹洞正宗焦山系第廿三代,但他也是法鼓山系第一代。

我花時間講曹洞宗法脈,就是惋惜宏智正覺。這幾百年,曹宗宗在日本、少林寺和台灣都開枝散葉,傳承的是宏智正覺之師兄弟長蘆清了,看來這「全超不借借」果然極具威力,正是:無處惹塵埃。

@20110822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