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家拜神祭祖都獻酒,再酹之於冥紙灰燼;由於酒精,將熄未熄的火,都會再短暫旺一下。但有幾次,這酒竟如水,火非但不旺,熄得更快。祖母因而察覺,我祖父買酒返家途中早就喝光了它,改在瓶裡裝水。
1974年我高三,某日父親突然來師大附中,接我回基隆六堵祖厝,祖父果然死於酒精中毒。那天我獲准進入祖父母的房間,取了一套繡像《三國演義》,彷彿分得遺產。我想,祖父是有遺憾的,因為至死不知有一個孫子也愛喝酒。
我還是先說說竹林7賢的劉伶吧,他喝了酒會裸奔。太太不給酒,勸他別再喝,他正經八百答應,還要求祭告神明幫他戒酒。等太太準備了酒食,他跪禱:「天生劉伶,以酒為名。一飲一斛,五斗解酲。婦人之言,慎不可聽。」一起身就繼續喝。我想,我祖父也是忍受著祖母的嘮叨;唉,婦人之言,慎不可聽。
劉伶死於公元300年,但這是麻瓜的說法,其實他和阮籍這票人,以及晚他們幾十年的陶淵明,先后都住進了「醉鄉」。那是一個長生不死的地方,初唐王績第一個寫了《醉鄉記》:
醉之鄉,去中國不知其幾千里也……;其人甚精,無愛憎喜怒。吸風飲露,不食五穀,其寢于於,其行徐徐……。阮嗣宗、陶淵明等十數人,並遊於醉鄉,沒身不返,死葬其壤,中國以為酒仙云……。
王績,就是寫那《滕王閣序》王勃的叔祖,酒量不錯,自號五斗先生,也嚷著要去「醉鄉」一遊,無非是想找五柳先生陶淵明等人拚酒。我可以發誓,我在那裡確實見過他。
四、五百年后,亡國的南唐後主李煜,突然想起這處所在,寫了《烏夜啼》:「昨夜風兼雨,簾幃颯颯秋聲;燭殘漏滴頻欹枕,起坐不能平。世事漫隨流水,算來一夢浮生;醉鄉路穩宜頻到,此外不堪行。」
李後主的詞學宗祖之一,他把「醉鄉」曝了光,從此騒人墨客便常吟哦:「醉鄉路穩宜頻到,此外不堪行。」實則,這些假斯文麻瓜,遇酒則避,視醉如讎,哪有一絲我「大醉之鄉」的風骨?
宋明兩代講理學講名教,和我們「醉鄉」疏於邦交,倒是明代萬曆年間的孫鍾齡,寫了一個劇本也叫《醉鄉記》。這戲更多神怪,主角烏有先生到了「醉鄉」,進考的閱卷官是唐代韓愈和宋代歐陽修,漢代卓王孫還想把文君的妹妹嫁給他,總之是古今人物大會串,醒來才知夢一場。
清康熙年間,文字獄「南山案」的主角戴名世,也寫了一篇《醉鄉記》:
昔余嘗至一鄉陬, 頹然靡然, 昏昏冥冥,天地為之易位,日月為之失明,目為之眩,心為之荒惑,體為之敗亂。問之人:「是何鄉也?」曰:「酣適之方,甘脂之嘗,以徜以徉,是為醉鄉。」……。嗚呼!自劉、阮以來,醉鄉有人,天下無人矣……。
從作品內容看,對於「醉鄉」,孫鍾齡和戴名世都有極大的誤解,但醉鄉之人甚精,無愛憎喜怒,不會多加辯駁。。我問過祖父,孫戴二人不住「醉鄉」;我同樣可以發誓,我在那裡也不曾見過他們。不信,我帶你去看。
@210005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