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5月15日 星期日

■夫子豈病乎?


古今中外,窮不過黔婁,每隔幾百年,總有文人拿他的身世作文章。我稍稍估算,他窮了大約兩千五百年。

先講孔子的弟子原憲,字子思。孔子為魯司寇時,他曾為家臣,孔子給他九百斛的俸祿,他推辭不受。孔子死後,他隱居衛國,某日子貢高車駟馬來訪,他「正冠則纓絕,振襟則肘見,納履則踵決」,穿得破破爛爛出迎。子貢問:「夫子豈病乎?」原憲答:「吾聞之,無財者謂之貧,學道而不能行者謂之病。若憲,貧也,非病也。」

孔子也很不捨另一弟子顏回,但曾驕傲地稱讚他:「一簞食,一瓢飲,在陋巷;人不堪其憂,回也不改其樂。」這些都是安貧樂道,在后世文人心目中,黔婁先生更是安貧守賤。

黔婁,春秋魯國人,一說齊人,兩國君主都曾想拜他為相為卿,他一一拒絕。他的窮故事,漢代劉向在《列女傳》中,是藉孔子另一弟子曾參的弔喪,從他太太的態度說起。有人考據,黔婁的太太叫施良娣,是官宦之女,嫁這窮書生不以為苦,還真能理解黔婁窮之有道。

話說當天黔婁停屍破窗下,身上是件舊袍,墊著一床爛草席,蓋的短衾更是不能蔽體,曾參一時心酸,說道:「斜爾其被則斂矣!」建議把衾被斜過來蓋,或許就能蓋住黔婁全身。他太太卻答道:「斜之有餘,不若正之不足,先生生而不斜,死而斜之,非其志也。」

曾參默然,又問:「先生之終,何以為謚?」他太太立即回答:「以康為謚。」康,樂也。曾參有些疑惑,問道:「先生在時,食不充口,衣不蓋形,死則手足不斂,旁無酒肉,生不得其美,死不得其深,何樂於此而謚為康乎!」

他太太說:「先生在日,魯君欲任為相,辭而不受;齊君欲聘為卿,亦辭而不受,是有餘貴也。魯君嘗賜粟三千鍾,齊君亦屢欲予以報酬,均辭而不受,是有餘富也。彼先生者,甘天下之淡味,安天下之卑位,不戚戚于貧困,不汲汲于富貴,求仁得仁,求義得義,以康為謚,誰曰不宜?」

我講黔婁先生窮了大約兩千五百年,是從他在世起算。因為他死后,先有劉向藉他太太敬他生平,晉代陶淵明更在《詠貧士》詩中稱讚:「安貧守賤者,自古有黔婁。」

唐代詩人元稹《遣悲懷》是弔亡妻之作,其中「謝公最小偏憐女,自嫁黔婁百事乖」首句用了晉代謝安偏愛姪女謝道韞的典故,跳接的仍是黔婁之窮。

至清代,龔自珍詩作《哭鄭八丈》仍有:「由來炊火絕,窮死一黔婁。」之句;民國郁達夫《志亡兒耀春之殤》也有:「兩年掌上晨昏舞,慰我黔婁一段貧。」時空再怎麼遷移,黔婁之窮,是從來沒有翻過身的。

@20110516

2 則留言:

  1. 李先生你好:

      我對第六段的「謚」字,有點迷惑了!輸入「黔婁」搜尋,「謚」用得最多,「諡」有一網頁用,還有人用「溢」,我想那是錯的,因「謚」的簡體字「言」部很像三點水,可能因此誤用了。再用「謚」、「諡」去搜尋。我覺得「謚」應該是中國的用字,古時和台灣用的是「諡」~~不知道對不對?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黃淑桂

    回覆刪除
  2. 李先生你好:

      在「好不傷心也!」文章中的「奼」紫嫣紅或「姹」紫嫣紅,也有相似的問題;奇摩多作「姹」而Google 則兩者皆有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黃淑桂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