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5月20日 星期五

■老子生來骨性寒

西晉八王之亂,趙王司馬倫想殺掉曾與他爭兵權的解係,梁王司馬肜求情;司馬倫說:「我於水中見蟹且惡之,況此人兄弟輕我邪!此而可忍,孰不可忍!」解係、解結、解育,這三位有清望的好兄弟,終究死於司馬倫之手。

解,作為姓時,讀如蟹。因為兩字讀音相同,司馬倫才會說,他看到螃蟹都覺得討厭了,何況是曾經輕侮他的解氏兄弟。但是,這位司馬先生可能不知道,他之所以會討厭螃蟹,或許是氣憤解氏兄弟在先。

至於「愛屋及烏」,是周初姜太公說的,典出漢代伏生《尚書大傳》:「紂死,武王惶惶若天下之未定;召太公而問曰:『入殷奈何?』太公曰:『臣聞之也,愛人者,兼其屋上之烏;不愛人者,及其胥餘。』」

周武王問的其實是:要不要殺掉商朝那些官?姜太公回答:愛一個人,就不會討厭他家屋頂上那隻不吉祥的烏鴉;恨一個人,也不會同情他可憐的奴隸了。說實在,這有點答非所問,但是政治人物總是高來高去,我們就不必太理會。

大體上,司馬倫是「遷怒」,姜太公是「推愛」,北宋蘇東坡卻能把這兩個典故輕鬆結合,寫下「怒移水中蟹,愛及屋上烏」的名句,見於《故周茂叔先生濂溪(溪在廬山下)》一詩。

周茂叔,就是寫《愛蓮說》的那個周敦頤,也是宋明理學之祖。他后來在廬山講學,有溪宛如他故鄉的「濂溪」,他便稱這廬山之溪為「濂溪」,自己也號「濂溪」,大家稱他「濂溪先生」,講學之處也成「濂溪書院」。

蘇東坡小他廿歲,這《故周茂叔先生濂溪(溪在廬山下)》之詩,名稱很古怪。「故周茂叔先生濂溪」,像是要悼念周敦頤;括弧內加注「溪在廬山下」,卻又像是描述那條潺潺的小溪。總之,全詩講的是「人令溪名」,讀來輕快:

世俗眩名實,至人疑有無。怒移水中蟹,愛及屋上烏。坐令此溪水,名與先生俱。先生本全德,廉退乃一隅。因拋彭澤米,偶似西山夫。遂即世所知,以為溪之呼。先生豈我輩,造物乃其徒。應同柳州柳,聊使愚溪愚。

死前一年,周敦頤在廬山寫「出淤泥而不染」的《愛蓮說》,不能說全無追撫東晉慧遠在此山結「白蓮社」之古意。加上他另著的《太極圖說》,也不乏道家言語,在我看來,算是另一樁儒釋道之「三笑因綠」。

先前提到解係、解結、解育三兄弟,他們的父親叫解脩,是曹魏時代全國考核第一名的官吏;周敦頤、周先生,則是東吳名將周瑜的廿九世孫。解脩識不識得周瑜,我沒有查,不敢亂說,但這些名士之后,確實都是很不錯的人。周敦頤死於五十七歲,我再錄他五十歲那年寫他心境詩作,與大家分享:

老子生來骨性寒,宦情不改舊儒酸。停杯厭飲香醪水,舉箸半餐淡菜盤。事冗不知精力倦,官清贏得夢魂安。故人欲問吾何況,為道春陵祇一般。

@20110520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