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把《波希米亞人的生活情景》放在床頭,不想看其它書的時候便翻幾頁,結果花了半年才讀完。我當它是轉換情緒的文字,因為裡面的人物都很可愛,詩人、哲學家、畫家、音樂家,沒有竹林七賢那般任誕,但生活的調性相當。我輕輕淡淡讀,今天凌晨完工。
我讀的是東觀出版社的版本,譯文流暢,也感染著波希米亞風格。大家可能聽過帕華洛帝詠嘆《妳那雙冰冷的小手,Che gelida manina》,或某個女高音唱《我的名字叫咪咪,Mi chiamano Mimi》;不曾聽過的話,現在也可以先停下來,我附了法文,有興趣可到YouTube繞一下。這些名歌,都來自普契尼的《波希米亞人》,正是改編自亨利穆傑這本《波希米亞人的生活情景》。
說實在,我讀《波希米亞人的生活情景》時,並不認為愛情是故事的主軸,但普契尼的4幕歌劇,幾乎是以詩人魯道尼和女裁縫咪咪的愛情來貫穿。帕華洛帝就愛扮那魯道尼,唱著咪咪那雙冰冷的小手。
這樣講吧,亨利穆傑主要是寫1840年代法國拉丁區的藝術青年,書的后半段才加重了愛情的分量,寫的愛情也很有風格。我現在手邊沒有書,記不清楚原文,但大約是這樣的句子,讓我某一天晚上立即閤書入夢:此時咪咪的強顏歡笑,是多麼教人心酸啊。
今天凌晨的大結局極悲,亨利穆傑的筆法卻極高明,讓我想哭又不想哭。他安排咪咪住院,某日醫院人員告訴魯道尼她死了,魯道尼只奇怪自己的心並沒有痛,照常過日子。隔幾天,這人偶遇魯道尼連忙道歉,說那天咪咪只是被移到隔壁病房,並沒有病逝。魯道尼急忙趕去醫院,咪咪卻在當天早上已經過世了。
換個煽情的作家,這情節早就寫到賺人熱淚了。在普契尼的歌劇中,最后場景是那幾個藝術家聚在魯道尼的房間,看著咪咪離開人世。亨利穆傑確實多次著墨咪咪的手很白、很冰冷,普契尼顯然掌握得極關鍵,也才有《妳那雙冰冷的小手》和《我的名字叫咪咪》這樣的傳世之作。
《波希米亞人的生活情景》書中,不同房東的角色都很吃重,主要是那幾個藝術青年幾乎每個月都欠租。所以,當美國人依普契尼《波希米亞人》另行創作搖滾音樂劇時,用的名字是《RENT》。這齣百老匯名劇,來台灣表演時稱為《吉屋出租》。
《吉屋出租》把1840年代法國拉丁區,搬到1980年的紐約,魯道尼成了音樂家羅傑,咪咪沒改名但有毒癮,兩人都得了愛滋病,調子還是年輕人追逐和世俗標準不太一致的夢想。
和亨利穆傑《波希米亞人的生活情景》同樣輕輕淡淡,《吉屋出租》也有讓人欲哭不能的能耐,和故事內容無關,卻和創作有關。
1988年,有個名叫阿農森的美國劇作家,構想改編普契尼《波希米亞人》成現代紐約版。隔年,29歲的作曲家拉森跟阿農森合作,他除了想出了劇名《吉屋出租》,也花了好幾年寫歌。1996年1月25日的清晨,就在紐約劇院工作室最後一次著裝整排結束後的幾個小時,拉森死於大動脈剝離,而那天正是首演日。
我沒有個別研究,但感覺上,亨利穆傑、普契尼、拉森都像極他們筆下或音樂中的那些藝術家,都有著「波希米亞調調」,都是無國籍的「波希米亞人」。
@20110503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