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順帝禮賢下士,千辛萬苦請來樊英,樊英卻不太鳥他。帝怒,謂英曰:「朕能生君,能殺君;能貴君,能賤君;能富君,能貧君。君何以慢朕命?」
英曰:「臣受命於天。生盡其命,天也;死不得其命,亦天也。陛下焉能生臣,焉能殺臣!臣見暴君如見仇讎,立其朝猶不肯,可得而貴乎?雖在布衣之列,環堵之中,晏然自得,不易萬乘之尊,又可得而賤乎?陛下焉能貴臣,焉能賤臣!臣非禮之祿,雖萬鐘不受;若申其志,雖簞食不厭也。陛下焉能富臣,焉能貧臣!」
好友老王臉書上寫著:「沒有辦法後退,也前進不了。那就仰望天空吧。」我境遇相同,讀了難受,一查這叫「進退失據、進退無據」,典故正在樊英。
樊英原本隱於壺山,學生從四方湧來。有一次,有暴風從西方吹來,樊英對學生們說:「成都火災。」便喝了口水往西噴去。後來有人從蜀郡來,言及成都大火,正是樊英噴水那天。來人還說,當時有黑雲從東邊襲來,瞬間轉為大雨,火災得以撲滅。
順帝永建二年,樊英被請到京城。某天,皇宮有鐘不敲自響,公卿大臣們無人能解,便去詢問樊英。樊英說:「蜀岷一帶發生山崩了,山是銅,為母,母親崩,所以兒子鳴。」隔一陣子,果有奏章提到蜀岷山崩,幸無災情。
先前,順帝和樊英殿前對槓後,對他就很禮遇,永建四年更行師傅之禮,樊英恭謹接受,但也沒有什麼治國謀略,友人張楷對他說:「天下有二道,出與處也。吾前以子之出,能輔是君也,濟斯人也。而子始以不訾之身,怒萬乘之主;及其享受爵祿,又不聞匡救之術,進退無所據矣。」
要就不事君,事君就該拿出本事,你現在這樣子,正是「進退無所據」。張楷不了解,這般誤責他;《後漢書》的作者范曄在《樊英傳》未加評論,只接著舉例,說明樊英其實是進退合宜之人:「潁川陳少從英學。嘗有疾,妻遣婢拜問,英下床答拜。怪而問之。英曰:『妻,齊也,共奉祭祀,禮無不答。』其恭謹若是。年七十餘,卒於家。」
陛下焉能生臣、殺臣、貴臣、賤臣、富臣、貧臣?果如樊英之「進退失據」,胸襟必有其方圓,我的境界還差遠了,只能說是「進退維谷」。
維,是;谷,窮、困。《詩經.大雅.桑柔》:「瞻彼中林,其鹿甡甡。朋友已譖,不胥以谷。人亦有言:進退維谷。」林中好多自在的鹿啊,哪像我,朋友也都走遠了,進與退都是困境了。
進退維谷,也可用在不知怎麼接話。不知情的晉孝武帝問殷仲堪:「是不是有個殷先生患有精神病,床下螞蟻走動,會聽成牛打架?」其實那人正是殷仲堪的父親,《世說新語》記載:「仲堪流涕而起曰:『臣進退維谷。』」
如果問我和老王:「你,進退失據嗎?」我和老王應該會說:「我不知怎麼回答你;我,進退維谷啊。」
@2011042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