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無一語,對芳樽,安排腸斷到黃昏。」近千年來,人們對黃昏的認知,影響了我的人生安排,喝酒的安排。
唐代李商隱講「夕陽無限好,只是近黃昏」;如果夕陽近黃昏,夕陽就不會是黃昏。我查古籍,黃昏是晚間七至九時,是「月上柳梢頭」的時分,不是五至七時。
也就是說,黃昏,比我們認知晚兩小時;林逋寫「暗香浮動月黃昏」時辰略近。那麼,姜白石之「商略黃昏雨」,必定是夜雨,如我現在之醉也!
大抵,春秋戰國乃至秦,12個時辰都是「夜半、雞鳴、平旦、日出、食時、隅中、日中、日昳、晡時、日入、黃昏、人定」,漢代漸以「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」替代。到我們這代,幾乎人人都認為黃昏是日落前後;錯已成,又如何?
子(夜半;23~24子初,24~01子正)
丑(雞鳴;01~02丑初,02~03丑正)
寅(平旦;03~04寅初,04~05寅正)
卯(日出;05~06卯初,06~07卯正)
辰(食時;07~08辰初,08~09辰正)
巳(隅中;09~10巳初,10~11巳正)
午(日中;11~12午初,12~13午正)
未(日昳;13~14未初,14~15未正)
申(晡時;15~16申初,16~17申正)
酉(日入;17~18酉初,18~19酉正)
戌(黃昏;19~20戌初,20~21戌正)
亥(人定;21~22亥初,22~23亥正)
而所謂的5更,是黃昏過後的亥時起算,每更1個時辰(2小時),依序:亥時初更、子時2更、丑時3更、寅時4更、卯時5更。起更前,有的城市先會鳴鐘108響,提醒全城百姓。
@20110422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