歷史上有幾個老公調戲老婆的故事,情節都很相似,人物卻有真有假,我花了一些時間整理,竟然扯到《格林童話》,只好舉手投降。
最早、最倒楣的是秋胡,他是春秋魯人,娶妻才五天便去陳國作官,五年后返家在桑田遇一美女,言詞挑逗兼尾隨,卻是回到老家。他老婆發現這濫人竟是老公,氣得出門東行,投河自盡。
這故事在民間流傳幾百年后,西漢劉向將之納入《列女傳》,篇名「魯秋潔婦」。山東嘉祥縣有「邵姑姑廟」,說秋胡之妻姓邵,還說秋胡想把自己的像畫在老婆旁,村民和畫師合力阻撓,秋胡羞愧而死。
「你瞅我一瞅,黥了你那額顱;扯我一扯,削了你那手足;你湯我一湯,拷了你那腰截骨;掐我一掐,我著你三千里外該流遞;摟我一摟,我著你十字階頭便上木驢。」
這便是元代石君寶《秋胡戲妻》雜劇中,秋胡之妻的強悍唱詞,她被改姓改名羅梅英,害人誤以為就是羅敷女。
「使君有婦,羅敷有夫」是另個故事,源自漢代無名氏之長詩《陌上桑》。有人考證,東漢光武帝劉秀封叔叔劉良為趙王,就是這劉良在桑田調戲的美女,並且在得知是部屬的老婆秦羅敷之后,還半強迫邀宴;秦小姐因而在席間以歌明志:「使君自有婦,羅敷自有夫。」
京劇《汾河灣》,劇情基本上依據《征東全傳》,講的是唐太宗時代名將薛仁貴的故事。薛仁貴投軍沒多久,老婆柳迎春生下薛丁山,十八年后薛仁貴衣錦返鄉,先射箭誤傷一青年,再言詞調戲老婆柳迎春,在寒窯見有男人鞋子還脾氣,等得知有了長大成人的兒子,又驚覺誤傷正是薛丁山,夫妻含淚奔向汾河灣。
薛仁貴、柳迎春、薛丁山都是見諸史書的人物,但戲裡的情節未必真實發生。換了男女主角姓名,那薛平貴與王寶釧便有更多故事了,從大家熟知的「苦守寒窯十八年」,到《武家坡》、《紅鬃烈馬》等戲都是。薛平貴、王寶釧不曾見於史書,劇作家把他們設定為和薛仁貴、柳迎春一樣的唐代人;另有學者主張,「薛平貴」是後晉石敬塘的化身。
以上四個故事,都是宣導「性騷擾防治法」的絕佳案例,學術界討論了千餘年,見解雖然多且雜,卻少有扞格,唯一的公案是:「哪個寒窯比較早?柳迎春的,還是王寶釧?」較多人認為,先有真人「薛仁貴」的故事,才被套在假人「薛平貴」身上。但今人楊憲益考證主張,《武家坡》薛平貴的故事先來自西方,再影響了《汾河灣》之薛仁貴。
《格林童話》有一則「熊皮人」:魔鬼給退伍阿兵哥克里一張熊皮,叫他披穿七年不得沐浴,七年之內如果死掉,靈魂歸魔鬼所有,沒死就可得到極大財富。克里來到一戶人家,三姐妹都很漂亮,大姐、二姐嫌他醜,只有小妹因他救過父親而願意嫁他。克里剖開指環,一半交給老婆,又流浪去了。他老婆忍著兩個姐姐恥笑,七年后克里衣錦榮歸,三姐妹都不認得他;他取出指環,大姐、二姐羞愧而死。
楊憲益先生認為,把這個故事對照《武家坡》中的王氏三姐妹金釧、銀釧、寶釧,由三妹寶釧嫁給薛平貴,婚後薛平貴從軍直到榮歸,主要情節相同。而且,古代北歐語言中,「熊皮(The bear hide)」的中文譯音,與「薛平貴」三個字的音幾乎一樣。楊憲益因而主張,故事是由歐洲經西域回紇人傳過來的。
反對者說,「薛平貴與王寶釧」的故事,早於公元十世紀前后就流傳,《格林童話》成書於十八世紀,要傳也是由東往西。唉,這便是糾結。我高中歷史老師剛華民先生說:「英文是東方傳過去的,像『周』字左旋,不就是『CHO』?」
那麼,為了這張「熊皮」,我也有一說:「牛頓,是曹操為他取的名,還預測他被(蘋果)打到頭,倒地不起。」證據見如曹操《秋胡行.其一》:「晨上散關山,此道當何難!晨上散關山,此道當何難!牛頓不起,車墮谷間。坐磐石之上,彈五弦之琴。作為清角韻,意中迷煩。歌以言志,晨上散關山。有何三老公,卒來在我旁? ……」
@20110719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